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为什么金庸之后香港就没有文学了?

  • 单向街书店Alex Lo
  • 2014/06/17 16:41
分享到:
  • 收藏
  • 21.7万

 

        香港人六、七十年代赚钱的时候没有文学产出也就罢了,如今富了,加上时政和文化上的冲突如此尖锐和棘手,为什么依然没有产生什么赫赫有名的文学作品?

        在我成长的六七十年代,香港有自己老旧且根深蒂固的城市特性。那时的香港是文化沙漠,民众不关心政治,所想只是挣钱。

        如今,人们似乎更热衷于抗议而不是关注利益本身。年轻的积极分子们企图占领当局而非在当局工作。莫非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转换为政治活动?

        你也许会认为,问题多发的时代,是催生文学想象的肥沃土壤。但不幸的是,当前情况并非如此。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在推广发展香港文学上面做得并不好。

        近期《金融时报》上刊登了香港亚洲文学社创始人凯利·福尔克纳的一封信,就涉及了这一问题。她指出,政府在推动表演艺术发展的同时,也不自觉地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在香港,用于文学发展的资金投入和关注度都在下降”,她写到,“包括作品译介和本土写作的推动。香港艺术发展局习惯性地将其慷慨全盘倾注给表演艺术。”

        文学性的事件或节日很少得到公共基金的支持,对此她列举了香港国际文学节、故事精华游艺术节、Poetry Out Loud、Liars' League 和单打读斗(Literary Death Match)。她是正确的。有意思的是,一些年轻人想要成为新闻工作者,而我认识的一个孩子说他想要成为小说家。

        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学传统,毕竟,香港走出了张爱玲和金庸。我们的城市也激发了在某一时期有可能成为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比如张爱玲《倾城之恋》、戴维·康威尔《荣誉学生》、马丁·布斯《鬼佬》、毛翔青《猴王》、韩素音《瑰宝》。其中《瑰宝》不仅仅是电影《生死恋》中呈现的爱情故事,更像是有关香港难民和临时旅客的真实记录。甚至《喜福会》的故事也结束在启德和深圳。

        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文学,我们的其他也会得以改善。

  •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为什么金庸之后香港就没有文学了?
单向街书店Alex Lo 2014/06/17
立会周五停访客 曾钰成:示威者有...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