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活着――香港蜗居

  • 综合
  • 2014/12/04 20:39
分享到:
  • 收藏
  • 36.0万

        香港1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707万人。他们顶着世界最密集的天际线,也承受着世界最沉重的房价负担。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在香港拍摄完成了“建筑密”和“100X100”(100个居住在100平方尺公屋的家庭)两组作品。作品展示了香港住房的里外两面,和风光背后的另一面。(摄影师/Michael Wolf 编辑/费天 图片提供/M97上海当代摄影艺术画廊)

        因历史、政治及地理环境等原因,香港土地开发率仅有23.7%。用于住宅用途的土地开发面积76平方公里,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8%。对于土地开发的限制导致市区人口密度很高,707万人主要居住在高层住宅内。全港共有6588座高层楼宇,远超纽约的5818座,成为名副其实的“摩天城市”。Michael Wolf 的作品“建筑密度”将目光聚焦在这些令人窒息的混凝土“幕墙”上,描绘出了一幅幅遮天蔽日的抽象图案。

        香港平均房价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12.6倍,居世界首位。截止2011年,47.7%的香港市民因无力购买私人住宅,居住在公屋(政府廉租房)或居屋(政府限价房)内。其人均住房面积为12.8平方米。九龙石硖尾公屋是香港第一个公共住宅区。1953年12月24日,石硖尾木屋区发生大火,53000人无家可归。港府直接介入房屋供应,在灾后原址兴建公共住宅,安置灾民。石硖尾也成为示范点,开启了香港公屋时代。

        2007年4月底,Michael Wolf 得知石硖尾公屋将进行拆除重建,用四天时间挨家挨户拍下了石硖尾公屋的每一间100平方尺(约9.3平方米)的房间,展示了这些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公屋,和100户在此居住的家庭故事。2007年5月1日,石硖尾的居民开始陆续搬离,拆迁开始。

  •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活着――香港蜗居
综合 2014/12/04
香港“隐形”的板间房
人民网 2014/12/04
香港的“棺材房”
网易 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