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港媒:占中者声称冲击立法会是对占中的“栽赃陷害”

  • 环球时报
  • 2014/11/21 10:08
分享到:
  • 收藏
  • 10.6万

        “你是否认为周三凌晨发生在立法会的事件标志‘占中’非暴力之原则彻底失败?”昨日,82%受访者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以此为题的民调中选择“是”。18日深夜至19日凌晨,香港立法会大楼遭数十名戴着口罩的示威者暴力冲击,多处玻璃门被捣毁,其中一人短暂闯入立法会大楼。原定19日召开的立法会相关会议被迫改期。由于事发正值执法人员在金钟地区清除被占领道路当日,有人怀疑冲击立法会是激进示威者对上述行动的报复,也有“占中”人士怀疑行凶者是“鬼”,宣称此举是对“占中”“栽赃陷害”。经此“不宁之夜”,香港政府、建制与泛民两派议员齐声谴责暴力冲击,而带头“占领”的学生头目则称冲击立法会的人“不应被谴责”。19日,《明报》等港媒一边向学生“劝退”,一边促警方“果断执法”。“占中阴云”下的香港就这样度过了“被占领”的第53天。第54天的焦点,是执法人员即将采取同类“清路”行动的旺角。

        示威者数度冲击立法会

        “法治社会不容许以暴力方式表达任何诉求”,“若有足够证据和法律许可,(警方和律政司)一定会严格执法,不希望让公众以为犯下违法行为可以逃之夭夭。”19日,香港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这样谴责凌晨发生在立法会大楼的暴力事件。香港政府更是在声明中谴责“暴徒行为”,称香港市民表达意见或诉求,必须守法,“绝不容忍暴力行为”。

        “台湾太阳花学运也冲击立法院,为什么香港人不能冲?”香港《明报》称,18日夜,数十名戴着口罩的示威者就是喊着这样的口号开始冲击香港立法会大楼的。该报描述的事件经过大致如下:当晚10时许,一批自称“网民”的示威者在立法会附近示威区集结,随后首次企图冲入立法会,但失败。立法会保安随即封锁所有立法会出口。冲击者宣称行动目的是阻止议员正常进出,以响应法院当日白天在金钟中信大厦禁制令清场。深夜11时04分,示威者发起第二波冲击,这一次宣称行动目的是阻止立法会19日审议被他们称为“网络23条”的网络版权相关立法,但此轮冲击力度较轻。深夜11时40分,一批戴口罩的“网民”在金钟占领区欲冲上主讲台,呼吁众人冲击立法会,并与“占中”纠察队发生口角。至凌晨1时许,数十名示威者用铁马和砖头突袭立法会,其间有人大喊“加油”,有人大叫“快点!没时间了!”立法会玻璃门被撞碎后,有一名示威者冲入大楼,但在外面观望和大叫的人并未跟随,该名“孤军深入者”随即撤离。赶来制止的警方施放胡椒喷雾驱散示威者。据香港政府19日公布,警方采取最低武力阻止冲击,共拘捕6人,3名警员受伤。香港《巴士的报》称,被拘捕者年龄介于18至24岁之间。

        “暴徒行为!”19日,香港民建联议员叶国谦(建制派)激烈谴责示威者阻止立法会正常运作,“冲击香港的核心价值”。《南华早报》称,这一天,除了港府对冲击行动发表“最强烈谴责”,建制与泛民两派议员更是齐声谴责。泛民议员张超雄18日夜曾在现场阻拦冲击行动,但被人扯开。他19日批评冲击事件“为‘雨伞运动’蒙上污点,让他人有机会抹黑‘雨伞运动’”。民主党主席刘慧卿也批判冲击行动,称冲击者“与我们无关”。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称,任何人妨碍议员参加会议,本身已是刑事犯罪。

        香港《星岛日报》称,“占中三子”19日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蒙面示威者冲击立法会大楼。呼吁支持者坚定“非暴力”原则,不给政府暴力清场留口实。同日,“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与学联秘书长周永康均表示对冲击事件事先不知情。后者称网络版权修订条例明年中才表决,不理解冲击者为何急于行动,但尽管行动手法及协调上不尽如人意,但政府也应该检讨反省。黄之锋则称行动者同样支持“真普选”,故不需用到“谴责”字眼。香港《文汇报》称,黄之锋19日凌晨就在冲击现场,他还用扬声器大叫,警员不能在立法会执法,要求示威者将警方执法情况拍下来做证。

        港媒促警方“果断执法”

        宣称“爱与和平占领中环”的“占中”运动为何发生暴力冲击立法会的恶行?在民主派人士急于撇清关系时,《纽约时报》将目光投向香港互联网。(上接第一版)该报称,长达一夜的警民冲突标志着“占领”运动的性质发生改变,一名自称“kuroros”的参与冲击者今年23岁,是一家日本拉面馆店员,他说自己参与冲击立法会,是因为“就那么坐着示威,什么也不做,什么也改变不了”。文章怀疑参与冲击的人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旺角“占领区”的“军事化抗议者”。文章还注意到,香港高登网络论坛上有人呼吁人们暴力冲击立法会,并用暗语“垃圾会”指代立法会。

        而“占中”组织者齐声否认冲击立法会的是“自己人”。黄之锋19日质疑香港警方阻止冲击时警力不足,且没有立即阻止,据此怀疑警方部署“颇不寻常”。立场倾向于反对派阵营的“832邮报”则称冲击行动有七大疑惑之处,如是谁散布谣言称立法会19日讨论网络版权(修订)条例,事件的责任为何被当权者扩散到要有全部“占领者”共同承担,曾钰为何要取消立法会19日所有会议“变相令冲击行动罪责更大”等,认为事件最终令建制派获得更多口实。

        为什么香港警方耗时数小时才控制住局面?19日,香港舆论也出现这样的质疑,认为警方对激进示威者处置“太轻”。网民以女性为主的香港“亲子王国”网络论坛上,许多网民发帖要求警方立刻逮捕冲击立法会的人。有人称,政府是聪明还是蠢,就看今天了,今日清场,必得民心;今日不清场,民心可能会逆转。

        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香港时事评论员何亮亮首先解释说,香港执法人员18日在中信大厦执行的并非“清场”,而是法院执达主任依据民事案件处理原则,接受中信大厦业主作为原告方的控诉下达禁制令,对中信大厦入口附近有限区域进行清除,并未一步到位地清除整个“金钟占领区”。这样做的好处是,执达主任依法执行清除,一旦行动受阻,警方可以依法直接将阻止清除者逮捕,如“藐视法庭罪”成立,最高可判7年,以此对“占领者”构成威慑。

        “现在要求占领者退场、恢复交通秩序已成为社会主流,警方要响应这个诉求。若有人表面遵从禁制令,实则易地“占领”,警方应该果断执法,不能再让挑战法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19日,香港《明报》对“占中”者的劝退社论可谓苦口婆心。社论称,这场“占领运动”的规模,放在整体社会检验已沦为少数,若“占领者”仍只管自我感觉良好,罔顾大多数人感受,整个运动只会更边缘化和萎缩,成为绝少数人与广大市民为敌的行为。文章呼吁“占领者”效仿韩国民主派,“回到小区做民主播种工作”。

        下一站,旺角

        19日,香港大学公布最新民调,83%受访者认为应“停止占领行动”,仅13%受访者认为应“继续”。近五成半市民反对“占领行动”,只有28%支持。对于特区政府应该清场还是维持现状,68%赞成清场,25%支持维持现状。

        同日下午,向法院成功申请针对旺角“占领区”临时禁制令的潮联公共小巴公司代表律师,联通执达主任,到旺角弥顿道及亚皆老街交界“占领区”张贴禁制令及相关通告。对于执法人员将何时开展清障行动,香港媒体说法不一。有消息称20日行动就会展开,也有消息称会在下周。《环球时报》记者19日晚8时30分在旺角“占领区”看到,现场局势大致平静,约70名警员在场监视,在场二三百名“占领者”则因是否支持冲击立法会发生内讧。

        香港《东方日报》称,金钟中信大厦的清障行动未遇真正挑战,相比之下,下一波针对旺角的行动才是充满艰难险阻的真正“攻坚战”,埋身肉搏的流血冲突随时可能爆发,因旺角“占领区”反清场防御工事极为严密牢固,现场共有15道“重装路障”,主要以“加料”巩固的铁马、卡板阵组成,包括钢圈、铁线、单车锁、铁钉等。香港《星岛日报》称,清障行动开始时,警方将出动1500警力从旁协助,料恶战一触即发。该报还称,为应对旺角行动,“占中”团体18日晚召开五方会议,商讨对策。当日一早,“占中三子”之一的陈建民在《明报》刊文,呼吁缩小“占领区”或转换其他抗争方式,以挽回民心。但据港媒报道,学联与“学民思潮”均不同意缩小“占领”范围。

        香港《太阳报》19日说,傻瓜都看得出,“占领”行动师老兵疲,民意逆转,再这么下去,只是自取其辱。其中泛民政客最尴尬也最难受。一方面,风头被年轻人抢走,在政治舞台上被边缘化,失去民主的垄断权,说没有酸葡萄心理是骗人的;但出于政治立场,又不得不支持“占领”,他们巴不得“占领者”快点撤,却又不能宣之于口,只能干着急。“太监急,皇帝不急”,港府及建制派见到反占中民意上升,倒不想清场了,以免给对手台阶下。如今“占中”对泛民而言如同凌迟,多拖一天,等于多割泛民一刀。同日,俄《观点报》援引正在访华的俄国防部长的话称,俄中将联手应对“颜色革命”。(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凌德 本报记者刘洋 杜天琦 柳玉鹏)

        原标题:香港愤慨立法会遭冲击 港岛舆论力促果断执法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