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幕式还有空中项目?看少林小子光环的背后
- 中国江苏网
- 2014/08/18 15:54
-
收藏
-
20.2万
6名“少林小子”在武术学校总教练刘海科的带领下走进七大联盟直播室与网友交流。
刘海科教练与主持人交流。
小队员们在直播间现场。
中国江苏网8月17日讯(记者程远)若在网络上开展一项投票,选出2014南京青奥会最精彩的节目,相信“筑梦之塔”无疑会以高票当选。超出常人想象的高难度以及绚丽的舞台效果让520河南塔沟武校的“少林小子”实至名归。今天下午,6名“少林小子”在武术学校总教练刘海科的带领下走进七大联盟直播室与网友交流。在荣耀和光环背后,他们却有很多艰辛和故事要诉说。
“上天下地”的表演形式曾总教练犹豫
来到现场的6名少年分别是在“塔顶”的李涛、李永琦;“空中山体”的孙建中、蔡建峰、及地面表演的于远航、王强。“感觉超震撼的,真是被我们自己的表演吓了一跳。”几个小伙子对自己昨天的表演非常满意,还特地回看了电视转播回味精彩。
“虽然昨天下起了不小的雨,但壮观、震撼、精彩无可比拟。”刘教练无奈的说,虽然之前做足了准备,也期待着不要下雨,但真正下起雨,不免也有点小担心。“湿滑的地面容易让表演者滑倒,衣服淋雨之后也对空中吊威亚的队员造成一定影响。”他告诉记者,因为之前在彩排时候总有一些小失误,“晴天都有小失误,更何况雨天。”刘教练为不能完美的完成任务而犯愁。
但最后的结果证明他的担心成了多余,几乎完美的表演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其实我们团队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广州亚运会都有我们的身影。刘教练告诉记者,虽然之前有过空中表演的经验,但本届青奥会与众不同。
“之前的广州亚运会,队员们是有一面墙给身体做支撑,像完全悬空的表演,还是第一次。”他说,2013年10月接到了陈维亚总导演的邀请,一直到今年3月才知道具体表演形式。
“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方式让我很犹豫,钢丝缠绕,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让我有些犹豫。”刘教练说,但青奥会是中国人民的大事,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凭着之前大赛的经验,所以下了决心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
小队员不服被刷偷练威亚重当“飞人”
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选将”,“我选人有三点要求,自愿、技术、年龄。”他表示,因为表演有一定的风险,牺牲精神是必备的;身体的协调能力、腰腹臂力和平衡性也不可或缺;年纪在14岁在20之间为最宜。
“有的同学开始没被选上,但也积极要求上台表演。”刘教练跟记者说了一个故事,来自河南驻马店的一个同学,没进武校的时候逃学上网玩游戏,在父母的逼迫下来到这里学习。“经过2-3年训练,恶习都改掉了,还学会了关心父母。”他说,由于他个子太高,不适合吊威亚只安排他在地面演出,“他不甘心,偷偷练习威亚,后来被教练编导发现了。”他告诉记者,联系的很不错,重新被安排上了空中,成为120个“飞人”之一。
平时的训练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让现场的孩子们纷纷发言。 “有一种方式叫‘两头起’,以腰围为中心,两头向上,要多1000多个。”“倒立7、8分钟起来就感觉晕。”“做好几个小时的原地跑姿势,展现积极向上。”
欲用地面人塔与空中辉映因安全问题被取消
想要在空中完美发挥,除了克服地心引力之外,还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我表演时在第五排,离地大约20米。”负责空中山体的孙建中告诉记者,刚开始训练时,5、6米的高度就已经十分吓人。“只能慢慢克服,恐高时抱膝、翻滚的动作都不好做。”他回忆说,那段时间每天在食堂吃饭都会和队友们讨论动作,用饱满的精神去彩排。
“那时候还安排了一个五层人塔与空中相互配合,出于安全原因被取消了。”刘教练说,当时训练的动作都很大胆,几乎每天都有一版新动作,但7月份来到南京现场排练的时候,才发现地面和高空无法很好的配合,所以之前在学校练习的动作全部推倒重来。
“6月份在河南排练的时候,地面温度40℃。”他说,没想到来了南京发觉更热,衣服脱下来站着也出汗,曾经一天有11个孩子中暑。
与开幕式主题紧扣闭幕式仍可欣赏空中项目
空中每位队员们身上都有两根威亚吊绳,现场总共有240根垂下来为什么不缠绕?刘教练向记者揭示了谜底。原来,现场的威亚大师们都为每个人做了定位,跟着音乐节拍走,解决缠绕问题。“其实顶上一个大圆盘,垂下的几十米绳索还要摆动,肯定会有所缠绕。”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每位队员的勤学苦练密不可分。“通过一遍遍的联系,每个人都掌握了自己的位置,包括做的每一个动作和力度,找到了那个和谐点。”他说。
“与开幕式有联系。”谈到闭幕式,刘海科向记者透露,空中项目是必不可少的,但具体形式保密。
(中国江苏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