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港媒:促A股健康发展 香港经验堪借鉴

  • 香港商报
  • 2015/07/03 13:58
分享到:
  • 收藏
  • 17.1万

        香港新闻网7月3日电 香港《商报》3日发表题为“促A股健康发展 香港经验堪借鉴”的文章,全文如下:

        在各类口水横飞之下,内地股市几经搏斗,昨日(2日)卒之失守4000点收市。本周来,即使多重利好接连出台,A股不但未能重拾牛势,反而两度下探3800点水平,尚幸两次都现强力反弹,仿佛有只无形之手托起大市,令大市企稳4000点以上;然而,在憧憬希腊债务危机可望纾缓、外围股市止跌回升之际,且隔晚内地宣布多重利好政策的情况下,A股仍弱势未止,盘中更曾暴挫超过6%,尽管尾市再现上托之力,可惜只能收报3912点,大跌约3.5%,正式告别坊间所谓的“政策底”,显示股市托不胜托。

        比较本轮“狂牛”高位,内地股市不足一月已累泻25%,堪称进入“狂熊”行情。面对惨烈市况,坊间不禁议论纷纷,希望查找跌市元凶,一时间不同说法充斥市场。然而,原因其实可以很简单,毋须过于复杂化——就是高处不胜寒,升得快也可跌得急!虽然上海A股的市盈率(P/E)仅为20倍左右,不过撇除估值偏低的金融巨擘计算,平均PE实已超过40倍;而之前深圳A股则达60倍,创业板更加高达百多倍,更莫说不少上千倍的个股了,论基本因素肯定存在超买。再加上,参照AH股差价,A股早前溢价便大幅扩幅至40%,比面向国际市场的H股昂贵得多。何况,今次牛市由去年末的2000点开始,一直高歌猛进至上月的5200点,升势之强、升幅之多实在令人咋舌,当中并无太多喘息机会,融资(做多)余额最多达到1.48万亿元更是位高势危(昨日则降至少于1.33万亿元)。所以,A股近期出现深度调整,可说是正常不过的现象,根本毋须太过大惊小怪。

        可是,内地股市必须摆脱“一放即乱、一乱即死”的怪圈,既要从法律、制度入手确保市场健康发展,亦要从教育方面建立健康投资文化,不能一味指望为托市而托市的操作。不必讳言,A股类似的暴升暴跌场面,其实半点也不陌生,甚至可说是中国股市的特色。所以,内地股市持份者好应明白,世上没有只升不跌的市场,这种股市既不曾存在、亦不会存在。管理层的一切政策措施,出发点不可能是为托市而托市,例如:人民银行降息降准,目的乃是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财政部等启动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目的乃推进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和减少政府财支压力;上交所降低交易费率,目的乃进一步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中证监取消融资融券的担保限制和强制平仓线,目的乃健全有关业务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和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凡此种种,都是宏观调控管理的加强与优化,也是推动股市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不宜以托市视之。除此之外,进一步完善股市法制规矩建设,加强信息透明办法等等,亦是题中必由之路。

        有人说,港股正在“A股化”;不如说,内地股市应该香港化,即进一步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理性化。香港作为成功的国际金融中心,除了可以背靠内地面向全球,亦理所当然有很多地方值得内地借镜,包括监管、法治、成熟投资文化等。总之,A股要实现“慢牛”必须依仗基本面,不能单靠托市。(香港商报评论员 李明生)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