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西边】时代的记忆——城市的“名片”是否该保留?
- 香港卫视
- 2016/08/22 15:17
-
收藏
-
79.4万
-
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改变。时代的记忆——城市标志产物是否该保留?
主持人:麦子(澳大利亚籍)
嘉 宾:史咫阳(大学副教授)、虹韵(俄罗斯籍媒体人)
红色的电话亭已经成为伦敦典型的象征之一,游客只要路过,都会选择和它来一张合影,为自己的英国之旅留念。红色电话亭英文可以称为“red telephone box”,或者“telephone kiosk”,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本期《东边西边》我们聊聊,时代的记忆——城市标志产物是否该保留?
本期精彩内容
在英国58%的电话亭已不再盈利,其中10%的电话亭一个月才被使用一次。在国内一线城市还会偶尔看到有人使用,二三线城市的电话亭能看到的都已破旧不堪。那么电话亭该去还是该留?史咫阳认为,要保留电话亭,利用科技的创新性,电话亭可以改变它的功能,提供多种便利的服务。虹韵提到,国外有的电话亭甚至改造成一个开放的图书馆。
除了电话亭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城市名片,那就是每天在港岛东西边之间来回的叮叮车!已经运营了110多年的香港叮叮车既是现代市民天天使用的交通工具,又是一种移动博物馆,展现过去时代的特色。叮叮车的去与留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香港社会一边倒支持叮叮车的存在,但偶尔也有人站出来说应该拆。
对历史遗留物应有的态度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改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中历史的遗留物与时代发展的碰撞?史咫阳认为,城市的“名片”(历史遗留物)应该要反映当地的人文历史。虹韵认为,现在的城市同质化明显,应该要针对自身的优点,突出城市的特色。
五张图带你看香港百年历史的叮叮车
单层叮叮车变双层
黑白照片里,刻画出的是极具历史含义的第一代叮叮车,于1904年启用至1930年间。 第一代的叮叮车内仅有单层空间,可载乘客人数并不多,而后,因应着香港城市发展,叮叮车改良为双层电车,能够容纳更多上班、上课的人潮。
经典120 叮叮车
自第一代的单层电车行驶后,随着搭乘人数增加,叮叮车也逐渐扩增至第五代已经有163辆。 第五代电车中,120号最为经典与悠久,图左为旧型120 叮叮车,新车为右图,新式的120叮叮车不是由原车沿用至今,而是由旧车零组件重新建造。
跑马灯显示牌
168号电车特别为2000年纪念千禧年而打造的叮叮车,车身外观以第四代电车为基础,外观简单、朴实,也可看现代化的痕迹,使用跑马灯的方式,凸显目的地。
台湾百年叮叮车
这部贴上101大楼、故宫、兰屿的白色叮叮车,是台湾观光局为了推广台湾旅游而推出的广告,带着台湾景点与叮叮车一起穿越香港街头。
古董旅游电车
28号与128号叮叮车皆为古董旅游电车,分别在1985年、1987年出产,上下层皆可容纳乘客,上层一半为开蓬设计,车身上并装有灯泡,外型十分炫目耀眼,目前仅供私人租借之用。
- 标签:
- 东边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