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北京日报:六中全会主题鲜明,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再升级

  • 北京日报评论部
  • 2016/10/13 12:16
分享到:
  • 收藏
  • 34.5万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党组织。激活全党战斗力,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乃必选项之一。

20161013yl0016.jpg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叮嘱,最近收获了清脆有力的回响。

9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听取并讨论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稿,拟将其提请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

过好党内政治生活,唤起党员意识,锤炼党性觉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追根溯源,我们党最早提及党内政治生活是在1929年。当时正值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面临着从以农民为主要成分来源的党转化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党,亟待克服主观主义、极端民主化、无原则的批评等各种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及要“要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政治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而“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出现则是在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各种思潮多元碰撞,各种诱惑防不胜防。当此之时,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此后30多年,这一准则成为我们过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遵循。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党组织。激活全党战斗力,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乃必选项之一。同志之间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胸怀,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敢于亮短揭丑,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一种很难得的提升方法。不阳奉阴违、不藏着掖着,大家坦诚相见、交心谈心,各种“病菌”“微生物”自然无处遁逃。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的能量必将远远大于党员数量的简单集合。

30多年后,我们党重修准则,再次将过好党内政治生活提到新高度,正是出于上述考虑主动选择的结果。毋庸讳言,现实也在不停地敲警钟。当前,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致使党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挫伤了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小到“不叫同志叫老板”等称呼称谓,中到团团伙伙、帮帮派派等小圈子文化,大到散布政治谣言、妄议大政方针等跟党唱反调之行,实质上都是在消解党的纯洁性、严肃性。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很多党员对于这种现象不敏感了,对怎么过好党内政治生活含糊了。

广义上看,党内政治生活是指党内全部政治活动,包括党内组织体系、党内文化、党内政治关系、党内制度等。狭义上看,主要是指党内的思想文化活动、党内领导决策活动、党内关系和党内制度、党内行为状态等。

可以说,过好党内政治生活是对党员全方位的要求,每个人须臾不可疏忽。与此同时,党组织也要及时跟进,做好管理和引导。从这个意义上看,将要审议的《准则》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从制度和法规层面为大家划出硬杠杠,会更有约束力和震慑力。从另一方面看,将要求说明白,给大家白纸黑字以明示,也是一种正面引导,必将提高管党治党的效率。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为党的制度建设再添力量,延续着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一贯思路。2013年,我们党发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明确要求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使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使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使党执政的制度基础更加巩固。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可以预见,我们党加密制度笼子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一个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将更为可期。也许,下个月举行的六中全会,我们还会看到许多惊喜。(田闻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