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团结基金倡重启大型填海 造地3500公顷解楼荒

  • 大公网
  • 2017/04/28 14:59
分享到:
  • 收藏
  • 40.6万

土地短缺影响房屋供应,智库“团结香港基金”估算,未来30年总房屋需求达126万个单位,涉及逾9000公顷用地。基金提出“新玫瑰园计划”,建议政府重启大规模填海,增加土地储备,包括在长洲以南、蒲台岛等五个选址填海3500公顷,并搬迁葵涌货柜码头及赤柱监狱至新填海区,腾出市区地皮兴建住宅。基金并建议透过公私营合作,释放私人持有的土地储备,用以在短中期增加房屋供应。

20170428075810289.jpg


《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咨询将于星期日结束,团结香港基金昨日发表报告《重启大型填海共建美好家园》回应咨询,指出因应人口增长、改善居住环境、旧楼重建等,本港未来30年的总房屋需求达126万个单位,涉及逾9000公顷用地,面积相当于三个沙田新市镇,惟现有土地开发计划仅能提供约5300公顷土地,尚欠约4000公顷。

20170428075955909.jpg

长洲以南建2200公顷人工岛

团结香港基金提出“新玫瑰园计划”,建议政府重启大型填海工程,增加土地储备。计划涉及搬迁葵涌货柜码头,在五个选址填海约3500公顷,包括在长洲以南填海约2200公顷兴建大型人工岛,将葵涌货柜码头及棕地后勤物流作业搬到上址,以腾出约940公顷市区用地兴建住宅;在蒲台岛填海200公顷,用作重置现有监狱及政府设施;在南丫岛西、屯门、将军澳区进行填海扩建等。

公私营合作释放私人土地

基金并指出,三个大型发展商现有的土地储备接近1000公顷,主要是新界农地。政府在短中期应以创新思维,释放私人持有土地储备,以解燃眉之急。基金建议政府设立机制,试行与私人土地拥有者合作,在城市规划及补地价等方面提供政策配套,促成私人土地持有人在选定发展范围内兴建住宅,并拨出部分土地供政府发展资助出售房屋。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黄元山指出,香港以往的发展与填海密不可分,分析亦显示填海用地发展更具效益,但过去十年大幅落后于周边地区,香港有必要奋起直追,“新加坡填海面积占总面积从1984年的6%升至2014年的20%,但香港在同时间只增长了1%”。他强调,填海建议选址并非“有海就填”,而是参考政府早年提出的25个可能填海选址,考虑生态价值等因素后的选择。

“补贴置业”容许先租后买

报告未有估算填海的造价及时间,团结香港基金高级研究员曾维谦指,政府发展新界北,基建工程亦需投入庞大资金,基金希望将倡议带入公共政策讨论层面,再研究下一步做法。该会同时建议,在具规模的填海地上建设新市镇,并按该会提倡的“补贴置业计划”兴建公营房屋,即有能力置业者可购买“补贴出售”单位,未有能力置业者则可“先租后买”。

他又称,政府可考虑在地契加入条件限制,或将部分土地留起建公屋,防止填海土地变成豪宅带。对于如何避免政府被指与发展商有利益输送,他认为设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有助释除疑虑,而不少意见认为现有补价制度需要改善。(记者 曾敏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