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拟建疾控三地联动机制 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 大公网
- 2017/12/21 09:52
-
收藏
-
38.9万
20日,2017年粤港澳疾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论坛围绕“携手粤港澳产学研高地,联动共筑大湾区健康长城”主题,研讨交流疾病防控工作。
图:20日,粤港澳疾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建设研讨会在深举行/大公报记者郭若溪摄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共同倡议下,此次研讨会提出以深港为中心,联合联动粤港澳优势科研资源,医疗资源,产业资源,建立三地联动的预警机制,提升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形成新的“大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联动体系”。
粤港澳地缘相邻,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交流频繁,疾病预防与控制事关三地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公共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介绍,多年来,粤港澳三地高度重视疾病预防与控制区域联动,先后举办了十七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该会议已成为三地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良好平台,让三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和应急机制得到持续的完善,扩展了三地在传染病防控的合作,比如共同的科研和培训等。
2016年,粤港澳更分别签署了医疗卫生全面合作的备忘录,粤港、粤澳传染病交流合作专责小组升格为粤港、粤澳医疗卫生合作专责小组,进一步拓展了合作领域、提升了合作层次。
携手应对各重大传染病
联合联动粤港澳优势科研资源、医疗资源、产业资源
目前,粤港澳三地在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完善协商会议制度、开展跨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联合行动、加强防治技术交流和卫生人才培训等方面已开展全方位合作,先后携手应对了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亦表示,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传染病防控的“黄金法则”。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区域之间经贸交往更频繁,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联动也更为重要。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医疗改革、传染病应对策略、流感病毒免疫监测等话题展开讨论。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表示,香港产学研科研成果丰厚,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期与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欧洲联盟委员会等国际院校机构均有合作,有足够的动力参与共筑大湾区健康长城。
打造国际公共卫生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澳疾控领域与国际合作较早,在国际合作经验方面比国内更有优势,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可以通过港澳把国际合作的先进经验和机制通过大湾区引入内地,更好的发挥双方的优势。
高福表示,展望未来,希望能在深圳建立一个粤港澳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基地,在国家建设大湾区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圳这个基地的建设把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建设成中国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心。“深圳的这个国际公共卫生中心,将与金砖五国、非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帮助非盟等培训医生,援助医疗器械等,提高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水平。目的就是为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让疾病预防控制关口能够前移到疾病可能发生的地方,帮助这些国家公民防控疾病。”
建预警系统 共享产学研资源
图: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大公报记者郭若溪摄
深化粤港澳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既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指出,三地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疾病防控合作,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共同应对重大疾病威胁,努力开创三地卫生与健康发展新局面。“通过建立疾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三地将构建起严密的疾控预警系统、共享疾控产学研资源。”
段宇飞表示,广东将全面实施健康广东战略,继续深化与香港、澳门合作,加强疾病防控的情况互通、经验交流、政策研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应急联动,不断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提升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携手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建设健康中国和粤港澳健康大湾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郭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