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官员见港议员:抗中央者禁当特首
- 香港成报
- 2015/06/01 09:14
-
收藏
-
14.6万
三位中央官员在深圳会见全体立法会议员,包括14名泛民议员,京官并无改变任何原则和立场,而是就香港政制发展问题说得更加直白,斩铁截钉表明特首普选制度的设计,就是要排除与中央对抗者。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首次公开为“泛民”下定义,指出“泛民”分两类:一类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死硬派、顽固派”,中央会坚决跟他们斗争到底,限制“入闸”、“出闸”,即使侥幸当选,中央亦决不任命,否则对国家、香港、“一国两制”将是灾难;另一类是“大多数的泛民主派朋友”,虽然他们的政见和民主理念等与中央不同,但大多关心国家发展和香港前途,赞成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故此,中央盼与他们有更多机会沟通,交换意见。
王光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李飞,以及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昨于深圳五洲宾馆与55名立法会议员会面,特首梁振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律政司司长袁国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亦有列席,出席内地官员包括中联办副主任杨健、港澳办副主任冯巍、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张荣顺、中联办副主任黄兰发。
不同手法处理两类“泛民”
王光亚发言时表示,“泛民”可分两类:
第一类是“大多数泛民主派朋友”,他们虽与中央在政见、民主理念、实现方式不一致,但大多关心国家发展和香港前途,赞成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宪法确定的国家政治体制,中央盼与他们有更多机会沟通,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就任何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第二类是“极少数别有用心人士”,王光亚说,他们打着“民主”幌子,将香港视为独立政治实体、肆意曲解《基本法》、阻挠特区政府施政、顽固对抗中央管治,甚至勾结外部势力,鼓吹和支持“港独”等分裂势力,妄图颠覆中国《宪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他认为,这些泛民言行实际上早已超出所谓“言论自由”、“争取民主”的界限,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危害不小,不仅是“反对派”,且是“死硬派”、“顽固派”。
王光亚强调,中央面对这些泛民,立场坚定明确,便是坚决斗争、决不含糊,而特首普选制度设计便是排除这类泛民,不仅限制他们“入闸”、“出闸”,即便他们侥幸当选,中央坚决不予任命,否则一旦当选,对国家和香港将是灾难,对“一国两制”亦是灾难,既非香港之福,更是国家之患。
泛民在“一国两制”下的政治定位和出路,王光亚表示,“一国两制”既讲包容,亦讲底线,中央允许及尊重不同政团意见和观点不同,但前提须承认和尊重国家政治体制和制度、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不做损害祖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事情,此乃任何从政人士“一国两制”下安身立命的根本,亦是任何从政人士施展政治抱负、服务香港和国家的前提。
逆势而为将会走进死胡同
他警告,泛民一旦逆势而为,一味“为反对而反对、为对抗而对抗”,甚至不惜充当“一国两制”破坏者、捣乱者,必将自己逼进死胡同,长远没有政治空间和出路。他表示,2005年政改一役,23名泛民面对六成以上民意要求通过政改,但泛民当年执意捆绑否决,令香港民主发展错失良机,此后“反对派”这顶帽子被扣到所有“泛民”头上,认为今次政改与当年相似。
张晓明发言时表示,爱国爱港、拥护“一国两制”方针、遵守《基本法》乃中央与各界沟通及改变彼此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强调搞对抗没有出路。至于如何判断政团是否对抗中央,他认为,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要看历史表现,更要看现实表现,特别是重大政治问题取态。他强调,现时乃重要检验时刻,泛民若想走出“死胡同”,调整政治立场,与中央政府建立互信,即使眼前如何艰难,必须义无反顾迈出去。(记者姚跃华、林嘉诺深圳报道)
- 标签: